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2019——2020年度“新時代甘肅好少年”先進事跡系列展示(十一)

時間:2020/05/26/ 11:33      來源:甘肅文明網

  舉旗幟 聚民心 育新人 興文化 展形象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白忠昊

  白忠昊,男,漢族,現年10歲,現為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小學五年級二班學生。陽光自信、品學兼優、樂于助人、孝老愛親,他就是傳播傳統美德的小使者。

  6歲那年,爺爺查出患有惡性腫瘤,先后經歷了近四年的手術、化療和放療。期間母親工作調整到外地,爸爸一個人肩負照顧他和爺爺的重擔,白忠昊體諒爸爸的辛勞,每天跟隨爸爸一起去醫院陪護爺爺。在醫院,他既是爸爸的小幫手,還是爺爺的開心果。陪爺爺聊天,幫爺爺翻身、揉胳膊、上廁所,幫爸爸分擔打水、買飯……特別是爺爺因為長期化療、放療,藥物的影響,不能正常進餐,白忠昊每天晚上都會耐心的喂爺爺吃飯,講述學校發生的事情,逗爺爺開心。在他和爸爸日復一日的細心照顧和陪伴下,爺爺終于戰勝病魔康復。

  每年假期,他都會去外地的姥姥家住一段時間。主動擔負起照顧失明太姥姥的責任,定時給太姥姥洗腳、按摩,每次吃飯,他都會先喂太姥姥吃完才會自己吃。直至太姥姥去世,懂事的他強忍著悲傷默默的陪在姥姥身邊,照顧開導姥姥,把孝心體現在點點滴滴中。后來,媽媽工作又調整外地,他更加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每天做完作業就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他這個開心果而減輕了許多。

  在社會實踐中,他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每逢周末,他都會陪爺爺去離家不遠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幫助活動中心的叔叔阿姨們打掃衛生,整理物品,為老人們送茶添水。他還經常去社區慰問孤寡老人、清理小區垃圾、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等。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他將自己積攢已久的零花錢,買了牛奶、方便面、面包等食物,主動捐贈給社區。

  在學校,他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于助人、關心班級、愛護公物、刻苦勤奮,成績優異。三年級至今擔任學校大隊干部,在校大隊委和班級工作,出色完成老師交給他的各項任務,并多次受到學校表彰。他在朗誦和主持方面表現突出,還擔任了學校校播音員和主持人。他是同學心中的好榜樣,父母身邊活潑乖巧的好孩子,鄰里親友眼里懂事的好孩子。

  他擁有的優秀品德為他贏得了多項榮譽:被評為區級“文明家庭”;被學校評為“和悅典范-誠實守信之星”;并在書法、誦讀等項目比賽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獲得了“新時代甘肅好少年”的光榮稱號。

  楊皓宇

  一個真誠、自信、集體榮譽感極強的陽光男孩楊皓宇,就讀于長城路小學四年級(3)班,擔任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廣播員、班級的學習委員和迎春花中隊的中隊長。受到家庭善良淳樸,樂于奉獻的熏陶,得到了心靈的洗禮,養成了良好的品質。

  入校以來,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作為班干部,在思想、學習、工作等方面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誠實守信,尊敬師長,做事勤奮刻苦,一絲不茍。在班級里,團結同學,樂于助人,有著極強的集體榮譽感,在班級事務上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性情溫和,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對待學習,一絲不茍,并有一股可貴的鉆勁和韌勁。在2017-2018學年度被評為“嘉峪關市三好學生”;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少先隊干部”“文明禮儀之星”“新時代好隊員”“才藝之星”“雛鷹杯”誦讀比賽特等獎;在2017-2018年“魅力甘肅”青少年才藝大賽嘉峪關賽區的比賽中分別榮獲朗誦類少兒A組一等獎、少兒B組一等獎;在2018“巔峰誦讀”甘肅賽區嘉峪關分賽區決賽中獲得第二名;在嘉峪關市首屆“啟明星藝校杯”少兒主持人大賽中獲“最具潛力獎”和“最佳表演獎”;在嘉峪關市獵人生存學校軍事勵志夏令營和周末課堂上被評為“優秀學員”。教官評價:“楊皓宇學員是一名善于思考和學習的小戰士”。

  追求全面發展,興趣廣泛,喜歡主持、表演、下棋、最喜歡的是閱讀和寫作,助人為樂,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家人和同學,而是一切需要幫助的人們。雨天,遇到小同學沒帶傘,便主動把自己的傘讓給同學,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或抱小孩的媽媽,也總會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她們,在2019年春節時,奶奶由于雪天路滑摔倒,胳膊骨折了,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奶奶,他主動承擔了照顧奶奶的責任。“在校我要做個好學生,在家我要做個好孩子”,他一直這么說也是這樣做的。

  他積極帶頭參加各項獻愛心活動,熱心參與“慕天捐書項目”,溫暖助力鄉村課堂和圖書角的建設,獲得了愛心公益證書。

  這就是楊皓宇,一個樂觀向上,成績優異,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先隊員!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新時代好少年。

Copyright 2011 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 隴ICP備13000735號-1
技術支持:每日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