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娥
在靈臺縣達溪河畔傳揚著一個孝老愛親的故事,主人公是56歲的董小娥,家在靈臺縣東大街社區(qū),35年來從未言悔,她用一顆至孝之心悉心照料著相繼患病癱瘓的公婆。就這樣成就了一個和睦之家,也樹立了良好家風。
1986年,23歲的董小娥和丈夫王新平訂婚不久,婆婆因腦溢血而半身不遂,丈夫的兩個弟弟還在上初中和高中。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董小娥毅然選擇嫁給王新平,無怨無悔地擔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并細致照料著全家人的生活。
隨著兩個兒子出生,董小娥的生活變得更忙了,照顧生病的婆婆,撫養(yǎng)年幼的孩子,兩個小叔子正在上學,還要給一家人做一日三餐,每日天不亮她就起床,忙到半夜才能休息。她就像一只不停旋轉的陀螺,沒有閑下來的時候。但她始終用孝心守護著婆婆,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面對生活,每天給婆婆端飯端水,夏天用輪椅推婆婆去院子里吹吹風,冬天抱婆婆去陽臺上曬太陽,全身心守護在婆婆身邊。
董小娥回憶,讓她難以忘記的是,那時他們一家住在一個小院里,院子里沒有廁所,每天她都要攙扶婆婆到街上的公共廁所,婆婆沒力氣走不動,這樣一個來回常要二十多分鐘,丈夫不在,孩子沒人看,一開始她把孩子用被子圍在床上。有一次,她攙婆婆上廁所回來,老遠就聽到孩子在大哭。孩子從床上摔下,都爬到院子里了。“當時我和婆婆都哭了。”董小娥說,此后,便找了一個背簍,每次攙婆婆上廁所時就把孩子背在肩上。后來,孩子逐漸長大,兩個弟弟也各自成家立業(yè),家庭逐漸好了起來。
可天不憐人,禍不單行,讓原本一言難盡的家庭雪上加霜,2003年公公中風偏癱,生活忙碌的她需要同時照顧兩位生病老人。每天早晨起床做好早飯,經(jīng)管老人洗好、吃飯,然后,又匆匆去買菜,回來打掃衛(wèi)生,推兩位老人到陽臺上曬太陽,日復日,年復年,“到最后,我感覺伺候兩位老人都成了習慣。”董小娥說,2008年,重病23年的婆婆離世,去時安詳,2014年,公公也去世。
從春到夏,秋至冬日,董小娥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幾瓣,堅定的扛起了這個家。這個家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公婆、丈夫、弟弟、子女,甚至是弟弟的孩子,都得到了她無微不至的付出與照顧。盡管現(xiàn)在,公婆離世、弟弟成家、子女長大,但照顧好家人理念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了她的血液。
在董小娥成家的35年來,她伺候臥病在床的婆婆23年,照顧中風偏癱的公公12年,她用堅定的腳步與勤勞的汗水走出了讓人肅然起敬的頑強人生。董小娥用那顆傳承美德、孝老愛親的善良之心,真誠對待家庭中的每一個人,使他們這樣一個普通人家成為人們羨慕的和諧家庭,也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樣。
她家的人在工作中都能做到積極向上、勤勞努力;生活中做到與人友善、鄰里和睦?;叵脒^去,董小娥說,她從小就生活在父母恩愛,家庭和睦的環(huán)境中,她成家后,也總想著把日子過好。
如今,她的兩個兒子也已娶妻生子,兒媳賢良開朗,孫子活潑可愛,小家庭幸福美滿。她們一家的溫馨日子,讓好多鄰里夸贊、羨慕。
良好的家風就是無言的教育,董小娥忘我的付出,滋養(yǎng)著家風門風,弘揚了中華美德,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用家庭的“小氣候”溫潤社會的大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