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煙頭不能亂丟,請在熄滅后放在垃圾箱內。”
“叔叔阿姨,不要扎堆聊天,出門要戴好口罩。”
從醫療服務到文明勸導,從關愛幫扶到城市治理……如今,行走在安定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身影,他們或戴著手套拾撿垃圾,或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用一點一滴的愛心行動引領社會新風尚,讓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福臺路街道采取“黨建引領+機關單位結對共建+社區全方位服務”模式,按照“一月一主題,一周一活動,一社區一特色”要求,開展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清潔家園、糾紛調解、法律援助、文明勸導等“點亮微心愿”志愿服務活動,讓新時代文明新風浸潤社區每個角落。
“理論微宣講”走進居民小區
“沒有黨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我來定西五十多年了,1994年剛退休的時候退休金才165元,如今翻了十倍都不止,大家說變化大不大……”
近日,在社區組織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會議上,東河社區老黨員邵來成感慨道。
在海旺家園,百姓宣講員高亞莉和小區居民圍坐在涼亭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生活新變化,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
福臺路街道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不斷提高理論宣講的覆蓋面和實際效果,努力探索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新路徑。積極組建基層宣講隊伍,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理論宣講、紅色宣講、微宣講等活動,讓社區宣講從室內搬到室外,“接地氣”“冒熱氣”。
“我們充分發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區黨員活動室、小區文化廣場等各類資源陣地,通過打造理論宣傳平臺,開展小板凳課堂志愿服務活動,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文明實踐理論普及和宣講工作,用心宣傳教育群眾,用情聯系服務群眾。”
東湖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便民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頸椎一直有問題,按摩師推拿后,感覺舒服多了。”接受理療后的張大爺說,“這樣的活動辦得好,希望以后能多開展。”
為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防病意識,福臺路街道定期開展義診活動。活動中,醫護人員認真耐心解答社區居民的咨詢,細致地為他們測量血壓、血糖,開展心肺聽診等基礎體檢服務,并現場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見慢性病治療、用藥安全等健康知識宣教。
同時,通過“現場服務+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讓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得到免費的理療及咨詢,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識,同時也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健康知識水平。同時,依托社工站、轄區幸福人家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及共駐共建單位開展各類適老化上門服務,聯合轄區醫療機構對殘疾人、老年人開展健康理療服務。
文化惠民奏響文明實踐新樂章
近日,在福臺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精彩絕倫的樂器合奏、飽含深情的紅歌獨唱、惟妙惟肖的小品表演,為現場群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引來掌聲陣陣。
秧歌匯演、送楹聯進小區、社區睦鄰節展演、“我們的節日”、最美小區評選……從年初到年尾,福臺路街道策劃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隨著季節的變換和群眾需求準時端上百姓的文化餐桌。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日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明顯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譜寫了一曲文化惠民的新樂章。
一抹志愿紅、點亮一座城。
如今的福臺,志愿服務工作如火如荼,“溫暖福臺”的熱度持續提升。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用揮灑的汗水為建設美麗安定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