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02 16:01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號:[大][中][小]
道路寬闊,串聯鄉村;田野山嶺,孕育希望;黛瓦白墻,韻味無窮……近年來,隴南市徽縣榆樹鄉推動鄉村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進發,努力打造有顏值、有內涵、有實力的美麗鄉村,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黨建引領繪就新畫卷
榆樹鄉剡壩村于2021年招商引資,辛亮菌業在剡壩村投資建成500座食用菌種植大棚,改變傳統的香菇種植。甘肅隴南文明辦供圖
走進徽縣榆樹鄉剡壩村,一棟棟美觀亮眼的特色民居,一處處精心打理的景觀景點,一個個別具一格的休閑廣場,是這里留給來客的第一印象。沿著316國道一路向北行駛,一條整潔寬敞的硬化路幾乎貫穿了剡壩村,如同“門面擔當”,提升了整體形象。傍晚時分,村民們紛紛出門,跳起了廣場舞,享受著好生活。榆樹鄉坐落在徽縣的北部山區,是全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而剡壩村則是外界進入榆樹鄉的第一個村莊。過去,南來北往的行人路過此地,最頭疼的是逼仄難走的道路。只容一輛小三輪出入的道路上總是塵土飛揚,叮叮咣咣的聲音無休無止。養殖戶的豬該賣了,商販的車進不來;群眾家的特產成熟了,只有用背簍背到收購點去。不止如此,這個十里八鄉有名的“后進村”,還存在諸多影響發展的棘手問題。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剡壩村以黨建為引領,以改善基礎設施為抓手,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7月,經榆樹鄉黨委的積極爭取,剡壩村得益于通村水泥路項目,拆除了36戶違章建筑,將原先的道路拓寬2.5米,硬化4公里。在這件事關全村發展的大事上,村“兩委”班子成員與村干部和黨員談心,走訪每家每戶,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老主任剡至先當時下定決心:“我當了那么多年的村干部,我得在離崗前把這事給辦成。”剡至先說:“我們租了機械設備,有些活兒就自己上手干。”看到村干部主動擔責,群眾也“精神”起來,不但投入勞動,而且主動捐資。村里取道修路,得拆掉談玉珍老人的房子,還要砍掉她家的果樹,村干部上門宣傳政策,老人爽快答應。“路修通了,不是我一個人受益,子孫后代也要享福。”談玉珍老人說。和諧的干群關系,讓剡壩村從“后進村”變成“后勁村”。
這個鄉的楊河村,曾經也是一個“軟弱渙散村”。鄉黨委突出問題導向,多措并舉推進楊河村整頓工作。
整頓后的楊河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帶領村干部和群眾,深入整治村莊環境,改善村容村貌,以黨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以黨風帶動村風民風改善。在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楊河村呈現出風清氣正、村風文明、治安穩定、鄰里和睦的喜人景象。
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建引領。榆樹鄉積極為村黨組織搭“舞臺”,為村干部出主意、擔擔子、做后盾,推進他們唱好鄉村工作的“主角戲”,極大地激發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如今,在榆樹鄉,村莊變美了,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美。鄉村振興的美麗藍圖正在變成加快發展的現實圖景。
產業興旺積蓄新動能
近年來,榆樹鄉充分挖掘資源潛力,種養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等特色優勢產業齊頭并進,成了新時代田園生活的新模板。眼下,連綿起伏的大山里,以松、栗、紅豆杉為主的各種樹木,如群英薈萃一般,匯成大片大片的林海,讓榆樹鄉這片土地有了靈氣。“前段時間,我們與外地客商簽訂了4個兩百萬元的大單。”在苗木基地里除草的馬建國扶了扶頭上的草帽說。一棵棵優質的訂單苗木即將“奔赴”祖國大江南北,馬建國臉上洋溢著希望的笑容。馬建國是個樸實、憨厚,且骨子里不服輸的“80后”農民,是徽縣盛福生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近年來,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條“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產業帶貧路子。他成了榆樹鄉馬安村遠近皆知的致富帶頭人。在馬建國的種植基地里,近20個品種的種苗搖曳生姿、盡情生長。他充分利用電商方便、快捷、直觀、公眾參與度高的優勢,把樹苗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區市。通過努力,馬建國把小小的苗木做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榆樹鄉楊河村改變傳統的苗木種植產業,建成楊河村訂單蔬菜種植基地,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本村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甘肅隴南文明辦供圖
榆樹鄉灌木繁多、花草密布,蜜源豐富,有著悠久的養蜂傳統,發展養蜂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茍店村,地處深山,猶如“世外桃源”,享有“中華蜜蜂保護區”的盛譽。茍店村黨支部書記王源博今年29歲,是徽縣源博中華蜜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掌舵人”。他從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養蜂。在自己養殖中蜂獲得成功后,他將養蜂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群眾,培養了眾多蜂農,鄉親們增加了收入。王源博的爺爺、二叔都是養蜂人,到了他這一代,家族的養蜂歷史已經近百年。“一人喝蜜不夠香,眾人皆飲蜜才甜。把甜蜜與村民分享,是我的愿望。”王源博說。
現在,這個努力養蜂的年輕人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將中蜂養殖、游客觀光、“割蜜”體驗、文化景觀,田園旅居等結合起來,用“產業+文化+旅游+互聯網的思維正在為榆樹鄉插上騰飛的翅膀。搭乘電商“快車”,山貨出山,群眾賺錢。一陣“叮咚叮咚”的聲音響起,王雪梅放下正在打包的快遞,起身打開手機,開始熟練地操作起來……“又來一單!”王雪梅欣喜地說。2014年,畢業于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后,王雪梅成為村里最早一批開辦網店的人。她開辦的網店專門銷售當地土特產。隨著傳統電商的更新迭代,她又投身到短視頻創作和直播帶貨中。“我們村的山核桃、土蜂蜜品質優良,在線上賣得特別好。”今年,王雪梅擔任王莊村黨支部專職化書記,她說,“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要幫助更多群眾通過網絡銷售農產品。”
良好的生態給了榆樹鄉發展的底色,開拓的思路則帶來強大動能。如今,越來越多“80”“90”后,選擇回歸故土,在廣闊的新農村天地成為各領域的致富帶頭人,成為榆樹鄉實現振興的新希望。據了解,下一步,榆樹鄉將會把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做大做強,做到村村有產業,家家有就業,戶戶有分紅,努力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宜居宜業提升幸福感
家家繁花掩映,處處產業興旺。如今的榆樹鄉,猶如一幅天藍、水清、樹綠、地凈的美麗畫卷。“走,去我家看看。”茍店村村民羅西林熱情地招呼著。在他家小院里,各種農具井然有序地擺放在棚里,各色的盆景讓農家小院變成了詩意花園,大紅的月季、鮮黃的雛菊、紫色的鳶尾、綠色的爬藤……羅西林種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家評上了村里的‘美麗庭院’,現在每天都要打掃打掃。家里美,心情更美。”他笑著說道。
游客在榆樹鄉千年古銀杏樹下打卡。甘肅隴南文明辦供圖
近年來,榆樹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著力創建生態宜居、村容整潔、環境優美、幸福和諧的美麗鄉村。在這個過程中,榆樹鄉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對外形象,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的“重頭戲”。小廁所反映大民生。榆樹鄉堅持以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廁所革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科學指導群眾建廁改廁。同時,響應隴南市黨委政府的號召,榆樹鄉大刀闊斧進行了“拆危治亂”,拆危舊房、治臟亂差,村莊面貌大變樣。如今,影響農村發展的廁所、危房、垃圾、污水等問題逐一解決,曾經“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的面貌徹底改善,群眾的精神頭更足了,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更堅實。告別了臟亂的過去,美麗的村莊串珠成線、處處皆景,當地群眾吃上生態飯、發了旅游財、走上了致富路。
在北茶馬古道上,火站村的名氣由來已久。這里山水環繞村莊,處處花草繁盛,家家美食飄香,正在成為城里人向往的休閑勝地。火站村原村文書李彥龍說:“在鄉黨委的帶領下,我們村真正實現了黨群服務中心漂亮、村莊漂亮、庭院漂亮、道路漂亮、河道漂亮‘五個漂亮’的融合,打造成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他現在每天的喜好就是在村里四處走走,拍視頻、發抖音,宣傳家鄉的美景,吸引外地游客前來休閑度假。曾經垃圾滿地、蚊蠅亂飛的面貌一去不復返,現在的火站村,從根子上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戶內人居環境。不止火站村,在整個榆樹鄉,越來越多的群眾動了起來,打掃房屋、種植花木、布置裝飾,許多院落煥然一新,實現了“一戶美”到“戶戶美”,“一時美”到“時時美”的轉變。“花園草坪美如畫,自來凈水逐戶通。村巷硬化千家贊,路燈高懸萬戶明。拆危治亂通大道,行人行車樂融融。環境治理面貌變,人壽年豐頌黨恩。”這是榆樹鄉剡壩村老黨員剡俊星對鄉村環境變化的真切感受,也是榆樹鄉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的真實寫照。不斷刷新“顏值”的榆樹鄉,正在釋放出蓬勃發展的無限活力。
文化繁榮重塑鄉村魂
胡文國是榆樹鄉榆樹村的一名村醫,在他的帶動下,一個秦腔自樂班很快組建了起來。胡文國一邊組織表演,一邊吸引更多村民加入,演出內容既有傳統戲曲,也有流行元素。
他們拿著自備的板胡和二胡,清嗓子、站臺步,在修葺一新的茶馬古道文化廣場中自尋秦韻秦聲,自得其樂。不僅如此,在山王村,古老的高山戲重新唱響;在高峰村,斷代的鄉村社火舞得正歡……
在美麗鄉村提升改造中,榆樹鄉不是簡單地停留在粉刷房屋、清潔街道的“初級層面”,而是充分將人文歷史、鄉風民俗融入其中,打造成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這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隨著百里花海、百里櫻花、百里竹韻美麗畫卷的初步繪成,這顆北茶馬古道上的閃亮明珠,重新煥發出耀眼光芒。“三百長廊”建設,繁花似錦;特色文化活動,異彩紛呈。
榆樹鄉茶馬文化雕塑。甘肅隴南文明辦供圖
近年來,榆樹鄉立足鄉情實際,提出“文化+”建設思路,邀請全國文化名人,深入挖掘榆樹地域文化。依托曹皇后故里、巡茶察院行臺、千年古銀杏樹、珠臨寺、撒馬寺等文化遺產,先后舉辦“春天,走進詩韻榆樹”“文化扶貧走進詩韻榆樹”“文化扶貧、丹青助力”等文學采風、文學筆會活動,創作詩歌500余首、散文100余篇,不斷提升榆樹鄉的文化底韻。與此同時,榆樹鄉在徽縣率先創新文化名人幫村聯村機制,邀請全省文化名人為12個村文化亭撰寫了楹聯。蛻變的榆樹鄉留住了文化,留住了鄉愁。文化名片同時也成為宣傳榆樹、推介榆樹的重要途徑。鄉村振興、文化先行。如今,榆樹鄉持續將文化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重要引擎之一,統籌各方優勢資源,打造一批品味農耕文化、賞析名人文學作品的農村文化旅居新亮點。近年來,這個村和榆樹其他鄉村一樣,廣泛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舉辦了“好媳婦、好婆婆”“產業帶頭人”等主題評選活動……良好的鄉風民風和健康文明生活習慣,進一步激活了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82歲老人付忠說,“現在我們村文化活動多了,比以前熱鬧了,文明了。活了一大把年紀,沒想到老了,過上了這么好的生活。”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留住鄉村的文化脈絡,以保護傳承不缺位換取鄉村文化的不缺失,以建設培育行動換取鄉村文化的再豐富,那些從泥土中生長出的文化,必將為榆樹鄉村振興注入不竭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