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8/13 18:08 來源:精神文明報
字號:[大][中][小]
?近年來,甘肅省定西市把文明實踐有機融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基層治理體系,積極探索創新文明實踐工作路徑,以文明實踐之力蹚出一條新時代社會治理新路子。
整合資源,夯實文明實踐賦能基層治理基石
“新莽權衡是在我們巉口鎮關川河東岸的一處崖壁上出土的一件精美的計量器具,也是極為稀有而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還有我們以定西古城、平西古城為代表的古跡文化……”在定西市安定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園,市民張先生帶領女兒一起閱讀展示區內的文化故事。
“公園里不僅環境好,健身設施齊全,還有這么多宣傳教育長廊,在休閑娛樂的同時能幫助孩子增長知識,從小樹立正確價值觀。”張先生說。
破解基層治理理念、治理機制、治理模式最優解,就是要暢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實現分層分級聯網絡,全域全員全覆蓋。定西市秉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標定位,全面整合資源力量,規范化建設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98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00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驛站、崗(點),實現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和公共服務場所全覆蓋。同時,將全市各級各類具有教育功能的陣地全部整合納入文明實踐范疇,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29個、主題廣場466個、長廊16個、實踐基地99個、心理咨詢室27個、省級示范村2個、市級示范村7個。
宣傳宣講,凝聚文明實踐賦能基層治理合力
“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8月6日,定西市新時代宣講師,通渭縣孟河村黨支部書記劉振國向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宣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定西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黨的創新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已經成為常態。全市聘任600名新時代宣講師,組建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2000余支,今年以來,各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通過“百姓夜校”“地頭會”“板凳會”“炕頭會”“夜話”等形式,開展分眾化、對象化、分散式的宣講3500余場次,覆蓋群眾超100萬人次。
同時,調動法律援助志愿者力量,持續調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全市注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61萬余人,其中法律援助志愿者5000余人,常態化開展法律援助服務,讓群眾掌握了法律法規政策,有效減少了矛盾問題的產生。切實打通了凝聚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創新載體,激發文明實踐賦能基層治理活力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天,在隴西縣柯寨鎮張家灣村“愛心陪伴”暑期托管班內,都會傳來瑯瑯書聲。托管班開設有美術、音樂、體育、普通話等課程,同時開展跳繩比賽、戶外拓展、文化節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暑期托管班有效破解了上班族家長與學生因作息不同步導致的監管真空和學習輔導乏力問題,實現了以“小陪伴”匯聚“大溫暖”。
走進麻子川鎮吳納村“愛心食堂”,老人們邊吃飯邊聊天,現場其樂融融。餐廳內不僅溫馨整潔,而且配備了老年人專用桌椅和餐具,處處彰顯著對老年人的溫情與關懷。
“一老一小”是基層治理的重點關注對象。破解“一老一小”的困難和問題,是近年來定西市文明實踐關注的基層重點工作。如何解決他們飲食起居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定西市將每月“5日”設立為“定西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日”、農歷每月“初九”設立為“定西市文明實踐孝善日”,打造“德孝生日宴”品牌,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和主題文明實踐活動。
定西市大力推廣并不斷普及“愛心食堂”做法,極大地解決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的吃飯問題。推廣“愛心托管班”“假期托兒所”等惠民利民經驗,有效解決了廣大干部職工托幼問題。通過各類主題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把文明的“種子”也撒播到每個角落,為基層治理增添了巨大的動能。
治理陋習,增添文明實踐賦能基層治理動能
“咱們今天參與幫忙的人,走的時候把羊湯給家里人也提上點,不要浪費。”白事結束后主家喊道。牟家村黨支部書記牟凱偉解釋道:“這次沒有估算好,羊湯做得稍微多了一點,就讓大家都打包回家,減少浪費。”
“以前辦的那就麻煩多了,主家忙前忙后得提前準備待客食材,街坊鄰居都要過來幫忙,辦喪事時間也長,又花錢還折騰人。現在人們的思想都變了,集中用半天時間幫忙,吃的也簡單,就一碗羊湯,這么一來大家都輕松。”剛打包完羊湯的一個村民說。現如今“集中半天辦白事,一碗羊湯待親朋”已經成為紅旗鄉牟家村新的風俗。
在基層治理中,面對一些長期難以解決的陋習或問題,需拿出相當力度的措施,必須敢于“亮劍”。近年來,定西市下大氣力推進治理高額彩禮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行動,自2022年開始,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上臺階,三年大見效”的集中治理工作思路,先后出臺9條硬核措施、5條務實舉措、10條優化措施,全面推進治理高額彩禮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治理工作,治理效果日益顯現,廣大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