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20 16:02 來源:文明實踐在城關
字號:[大][中][小]
五千年輝煌歷史,秦腔在西北熠熠生輝。為豐富未成年人寒假生活,增強未成年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傳承。2月19日下午,蘭州市城關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拱星墩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甘肅廣電少兒藝術團、甘肅秦腔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共同組織開展“走進國風隴韻 唱響戲曲經典”——2025年城關區“實踐育人 與樂‘童’行”文明實踐集中示范系列活動,通過親身體驗戲曲表演,系統展示了秦腔文化藝術的內涵,讓孩子們了解了秦腔的發展歷史。
戲曲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活動開始,老師帶領孩子們進入表演劇場,告訴孩子們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陜西、甘肅一帶的漢族民間歌舞,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制作精致秦腔行頭(服飾)龍袍、官衣、道袍、褶子、長靠、鳳冠、王帽、翎子,厚底等等以及服裝上的花紋,圖案都有著極其細致的分類和嚴格的規定,那是一代代秦腔人對于秦腔的堅守和敬畏。
隨后,孩子們來到服裝室,看到了五顏六色、異彩紛呈的戲曲服裝和帽子、頭飾等,歡呼雀躍,試穿、試戴并拍照留念,有的孩子則拿起戲曲用的槍、刀、劍、戟等高興地舞動起來,不亦樂乎。講解老師表示:“妝容和服裝是表現角色性格特點的一個重要工具,色彩的濃淡、飾品的運用都能向觀眾傳遞人物的信息。”老師還向大家展示了油彩、卸妝膏等秦腔妝造所需的特殊化妝品。孩子們也一一拿起、仔細端詳,了解秦腔妝造的獨特奧秘。
戲曲老師給孩子們展示了《空城計》和《貴妃醉酒》片段,讓孩子們聆聽并模唱、模仿動作。“剛剛穿上了戲裝,學了幾個戲曲動作,這種體驗感真的太棒了。”徐煜雯同學難掩激動。通過親身體驗,她深深感受到了戲曲演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不易,敬佩他們的工匠精神。
通過本次學習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和家長們欣賞到了秦腔戲曲藝術的魅力,也給大家普及了秦腔戲曲服裝、道具、把子等相關知識,增強孩子們認識秦腔,了解秦腔、熱愛秦腔的興趣。正如一位家長所說:“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傳統戲曲文化的種子,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社會教育的有機銜接,希望以后能多舉辦。”
下一步,城關區將繼續創新未成年人活動載體,持續擦亮“實踐育人 與樂‘童’行”未成年人文明實踐活動品牌,不斷豐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更多未成年人領略傳統文化之美,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