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07 15:03 來源:精神文明報
字號:[大][中][小]
近年來,甘肅省涇川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深化移風易俗、培樹文明新風作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按照“制定一個工作方案、聚焦兩項整治重點、突出三類人員示范、運用四種宣傳方式、開展五項特色活動”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移風易俗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
制定一個方案明思路,讓基礎“強”起來。縣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移風易俗工作,制定印發《涇川縣治理高額彩禮薄養厚葬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實施方案》,明確高額彩禮、薄養厚葬、典型培樹等五項重點整治任務,細化17項工作舉措,將責任分解落實到15個部門單位和14個鄉(鎮),確保任務、舉措、責任、督導“四到位”。建立縣級領導包抓鄉(鎮)、城市社區領導班子成員包抓村(社區)責任機制,靠實村(社區)“兩委”班子責任,全縣221個村(社區)全部成立紅白理事會,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將婚喪新風、孝老敬親、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等內容納入其中,通過教育、規勸、獎懲等措施加強婚喪事宜引導和管理,引導群眾自覺遵守相關規定,將移風易俗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聚焦兩項重點破難題,讓制度“立”起來。堅持把“薄養厚葬”和“高額彩禮”整治擺在突出位置,明確重點,精準發力。在治理薄養厚葬方面,積極倡導“一碗泡饃”(羊肉泡、小飯湯)辦喪事,發布《涇川縣“一碗泡饃”辦喪事倡議書》,開展“一碗泡饃”辦喪事承諾簽名活動,選取30個村(社區)先行開展試點工作,倡導開展孝老敬親“六個一”活動,營造“厚養薄葬、文明殯葬”的良好社會氛圍。在治理高額彩禮方面,制定“一個限高”標準,由鄉(鎮)負責對轄區內從事婚介人員、司儀人員、紅白理事會會長、“準丈母娘”進行全面摸排,并登記造冊,由民政局牽頭,對婚介人員、司儀人員開展專題培訓。縣委宣傳部聯合民政局、團縣委、婦聯等部門組織開展“六個一”宣傳引導活動,在全縣樹立婚事新辦簡辦的文明新風。
突出三類人員抓示范,讓標桿“樹”起來。堅持把黨員干部示范、道德模范引導、身邊典型說教作為有力抓手,嚴格落實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婚喪事宜報備制度,把紀律執行和落實情況納入年終述職、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必須報告事項。在“三類人員”示范引領下,常態化選樹培育各類先進典型285人(次),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影響群眾、帶動群眾。持續擦亮“理論快遞送下鄉”“理論快遞進社區”宣講品牌,組織群眾黨員、致富典型、道德模范等128名“理論快遞員”常態化深入小區樓院、田間地頭、集貿市場、便民服務網點等親民化的宣講地點,采取快板、小品、三句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零距離、面對面宣傳普及“除陋習、講文明”的具體行為和實際舉措,引導干部群眾樹立“婚事新辦、喜事簡辦”的良好導向,達到面子“看輕”、宴席“瘦身”、人情“減負”、幸福“加碼”的效果。
運用四種方式強引導,讓宣傳“活”起來。堅持把新聞宣傳、網絡宣傳、社會宣傳和典型選樹四種方式作為有效推手,在涇川門戶網站、“閱涇川”客戶端等縣級媒體開設“深化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專欄,通過“網、端、微、屏”等,廣泛宣傳報道全縣移風易俗好活動、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120余篇。鄉村自辦的“民”星閃耀·“鄉”聚甚歡村晚等活動,通過精心編排《彩禮風波》《說涇川》等節目,將移風易俗相關內容巧妙融入其中,被人們津津樂道。同時充分利用電子屏、宣傳欄、文化墻等載體開展移風易俗宣傳3.6萬余場(次),營造移風易俗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開展五項活動樹新風,讓成效“實”起來。創新“一張照片送溫暖、一碗泡饃辦喪事、一份禮品做宣傳、一次兌換引風尚、一場宣講聚合力”“五個一”特色活動,讓移風易俗活動走“新”又走“心”。為60歲以上城區老人免費拍攝生活照、家庭照3場40人(次),制作發放“婚事新辦 喜事儉辦”“喪事簡辦 厚養薄葬”“移風易俗新風尚 美德健康新生活”等標語的圍裙、搪瓷杯、倡議書、一次性紙杯等,組織“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等系列宣傳活動65場(次),累計發放移風易俗“禮包”2.5萬余份(個)。開展積分兌換洗衣液、晾衣架、電炒鍋、燒水壺、一次性紙杯等活動680余場(次),兌換積分8.6萬分,兌換物品價值6.2萬元,“小積分”兌換出踐行鄉風文明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