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8 15:03 來源:中共皋蘭縣委宣傳部
字號:[大][中][小]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實全國、全省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聯合甘肅文明網即日起開展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機制創新案例網上展示活動,旨在通過聚焦工作機制、豐富工作載體、打造優質品牌等創新舉措,進一步做優做強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創新、亮點工作,為推動新時代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鮮活經驗、特色做法和生動實踐。
皋蘭縣:“約束+引導+帶動”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機制
移風易俗使社會秩序更加規范、群眾行為更加文明,有利于降低社會治理成本、提高社會治理效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基于對移風易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皋蘭縣堅持問題導向,著重針對婚喪舊俗、低級趣味等問題,立足村規民約教化約束、自治組織服務引導、實踐活動引領帶動,持續發力,強化德治,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不懈提升文明素養,營造追求善美、健康向好的社會氛圍,使鄉風更文明、家風更端正、民風更淳樸。
突出村規民約教化約束。各村(社區)全面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并公布上墻,充實反對高額彩禮、惡俗婚鬧、厚葬薄養、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封建迷信、打牌賭博、好逸惡勞等不良風氣的具體措施,使村規民約內容更簡潔易記、便于操作、務實管用。石洞鎮文山村作為全國文明村,著力破除婚喪喜慶活動人情債、盲目攀比等陋習,村委會結合地方實際,討論制定群眾認可、廣泛遵守、具有本村特色的鄉風文明、傳統美德、美化環境、教書育人、遵紀守法等10個篇章的村規民約,并將好家風好家訓寫入其中,增強規約的時代感,使其成為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什川鎮上車村、接官亭村作為“全省村規民約典型村”,規約采用順口溜、七字句等短小精悍的語句,“待人誠懇有禮貌,鄰里和睦多關照。紅白喜事從儉辦,高價彩禮要禁止”等內容朗朗上口接地氣,很好地融入了村民生產生活。
做好自治組織服務引導。域內38個行政村健全“紅白理事會”這一基層自治組織,推選產生紅白理事會成員292人,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細化婚喪禮俗倡導性標準、辦事流程,在清明、冬至等祭祀節點,發布《文明祭祀倡議書》,設置集中祭祀點位26處,引導居民群眾踐行文明理念。開展婚喪信息收集、提前介入、上門勸導,力促群眾將白事天數縮減至3天左右,把白事擺酒席的傳統轉變成大燴菜等農家飯,推行“白事禁酒”,使治喪流程變得簡單莊重,施行白事禁酒的村由40%增加至50%,切實減輕群眾經濟負擔。充分發揮“道德評議會”作用,開展道德評議活動,對作為農村紅白事“管事”,堅持多年服務群眾的身邊榜樣進行挖掘,推舉出“鄉村好大東”10名,增強農村“管事”的獲得感。鎮、村(社區)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宣講隊47支,利用農民冬閑、務工人員返鄉、節慶集中活動等時間節點,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宣講,促進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婆媳和睦等新風正氣浸潤人心。
強化以文化人引領帶動。依托文明實踐廣場、長廊、主題街區以及國家4A級景區什川梨園等,設立“身邊好人”宣傳專欄,廣泛傳播美德故事。打造“孝善砂崗”“儲德陽洼窯”“書韻文山”“厚道水阜”“團結大橫”“禮遇上車”“溫暖北莊”“精致接官亭”“友愛三川口”“理響城南”等10個移風易俗樣板村,引領風氣之先,其間,什川鎮北莊村蘭州鼓子協會編排移風易俗主題皋蘭小曲子《希望的田野潤新風》,14位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的民間文藝愛好者,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唱響主旋律。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鄉賢”的方式,組織開展移風易俗基層宣講16場次,《移風易俗,培樹文明新風》等宣講有人氣、有溫度,引發群眾共鳴。傳承傳統美德,豐富“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內涵,2024年以來,在春節、端午、七夕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歡樂祥和迎新年 移風易俗樹新風”“踐行新婚俗 傳承好家風”等集中性文明實踐活動250多場次,正風化濁。發掘典型表率,對踐行“低彩禮”“零彩禮”的家庭給予禮遇,持續發布公民道德“紅黑榜”,讓群眾學有標桿、趕有方向。深化主題實踐活動,舉辦移風易俗故事匯,開辦移風易俗書畫展,發動非遺傳承人創作寓意美好的剪紙作品100幅,組織書畫愛好者精心創作“移風易俗·德潤皋蘭”主題惠農國畫年歷200幅,讓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傳統美德得以充分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