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1 09:03 來源:中共安寧區委宣傳部
字號:[大][中][小]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實全國、全省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聯合甘肅文明網即日起開展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機制創新案例網上展示活動,旨在通過聚焦工作機制、豐富工作載體、打造優質品牌等創新舉措,進一步做優做強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創新、亮點工作,為推動新時代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鮮活經驗、特色做法和生動實踐。
蘭州市安寧區:夯實基層體制機制 綻放精神文明之花
蘭州市安寧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文明培育為統領、以文明實踐為引擎、以文明創建為抓手,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統籌推進,進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轉化為推進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健全體制機制,構建文明建設“橋頭堡”
安寧區持續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格局,結合中央、省、市關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地域實際,持續完善領導機制,研究制定精神文明建設專項工作機制,細化安寧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職責分工,推動各責任部門強化角色意識、責任意識。同時,將精神文明建設納入轄區整體發展規劃,列入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統籌做好領導干部增強“四力”教育實踐,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踐行“事不過夜、馬上就辦”工作作風,持之以恒糾治“四風”頑疾,強化爭先創優意識,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二、聚焦重點領域,激發文明培育“新動力”
安寧區堅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把深化移風易俗作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持續建立健全各村“一約四會”。2024年以來,按照“月月有策劃,周周有宣講”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典型人物示范帶頭作用,組建安寧區抵制高額彩禮志愿勸導隊、安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宣講隊,走進各村鎮和涉農街道社區開展主題宣講34場(次)。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主旨,持續舉辦清明、端午、七夕等“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系列活動,創新推出微視頻《習語之聲潤桃鄉》、舞蹈《老百姓的菜籃子》、快板作品《移風易俗新安寧》《文明殯葬樹新風》以及主題墻繪等具有感染力的文藝作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文明實踐走深走實,落實落細。持續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水平,不斷深化文明村鎮、單位、家庭、校園創建活動,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深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祭祀等文明行為養成,進一步夯實基層群眾共治共管共享的思想根基,有效激發廣大群眾向上向善的內生動力。
三、強化資源整合,打造文明實踐“活引擎”
安寧區利用科研文教區位優勢,聚焦文化引領,聯動校地資源,持續做實做細“蘭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高校聯盟”品牌項目,積極探索出校地共建實踐育人、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徑。依托“思政實踐 理潤金城”工作品牌,推出以高校思政實踐賦能教育培訓、基層治理、鄉村振興、企業建設、文化文藝等方面的實踐模式,邀請轄區高校專家教授、青年學生走進基層,開設“社區理論宣講大課堂”,錄制“行走的思政課”宣講視頻4期,并在線上線下互動聯播,大中小思政課堂協同推進,產生了良好社會反響,更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結合建設青年友好型社區助推“田字型”基層治理項目,啟動安寧區高校聯盟“增輝行動”,將各高校專家、青年學者、大學生志愿者納入“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圍繞“鄉村振興”“一老一少”“社區服務”等方面大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024年以來,“十破十立·移風易俗”十大行動、“青春助農 鄉村振興”農產品銷售網絡直播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00余場、5000余人次,切實將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青春動能。
四、鞏固實踐成效,擴展文明傳播“覆蓋圈”
安寧區把實現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加快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轉變。在區級融媒平臺開設“文明城市·你我守護”“移風易俗宣傳”“文明學習室”等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專欄,持續更新刊播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法規解讀,先后采編各鎮、各街道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生動實踐、突出成效和典型經驗等圖文視頻稿件1300余篇,綜合傳播量達50W+。聯動宣傳、團委、教育、婦聯等部門,在全區挖掘、選樹好人好事,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等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讓好人好報、德者受尊的鮮明導向深入人心。全力解決城市精細化管理、道路安全隱患整治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適度整修翻新社會面現有公益廣告,在全區戶外大屏、跑馬屏、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刊播更新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文化宣傳和公益廣告宣傳,持續做實社會面氛圍營造,在外修“顏值”內練“氣質”中為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